国产免费三a在线,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暖暖 免费 视频 在线观看中国人体,亚洲国产精品suv

“一路一河”教會我們如何保護世遺
發表時間:2014-06-24   來源:光明日報

  一段路,一條河,兩條承載著文明和歷史記憶的大動脈,6月22日被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絲綢之路和大運河聯袂入遺,使中國又增加了兩項世界遺產。

  駝鈴古道,大漠孤煙;千里長河,漕運糧鹽。對于國人來說,絲綢之路和大運河并不陌生。絲綢之路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一大財富,也是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最好證明;而貫通中國南北水路的大運河,則見證了古代中國農業社會的創造力。現在談及絲綢之路和大運河,已經不僅僅是世人對古代的一種緬懷,實際上絲綢之路和大運河更是一種從古到今一直存在的現實。因為除了遺產價值之外,它所蘊含的巨大精神財富至今仍為人們所敬仰。

  申遺成功,國人振奮。但隱隱的擔憂依然存在,如果忽視世遺的科學保護,最終將會導致世遺的走樣。例如,絲綢之路和大運河聯袂入遺后,有的地方便急不可待地開始大談申遺成功對當地旅游經濟的帶動效應。

  不可否認,一旦申遺成功,人們為了領略世遺的風采,必然會蜂擁而至。對于地方經濟來說,申遺成功會帶動旅游,從而帶來經濟利益,這是“客觀規律”,誰也阻擋不了。比如,當年鮮為人知的平遙、麗江等古城因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而聲名鵲起,并創造出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組經常被引用的公開數據是,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平遙古城,1998年的門票收入從申報前的18萬元飆升到500多萬元,長了近30倍。

  入遺在客觀方面引來經濟騰飛,這只能算是意外之喜。畢竟,我們要清楚的是,申遺成功更多的是向社會承諾要管理好和保護好世界遺產,而非如何利用世界遺產這塊招牌。保護是主觀的責任,旅游經濟則是客觀的“福利”。如果顛覆了二者的關系,不但有損于申遺的初衷,文化遺產也不可能在惠及于民、反哺社會方面發揮作用。

  世界文化遺產傳達的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傳統,申遺可以喚起公眾對世界遺產的認知熱情并保護它,這已是社會共識。在如此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面前,我們應當從自己悠久的文明中尋找“時代精神”,并使之現代化以符合時代的需要。

  而對于個人來說,領略體味世界文化遺產的風范,不應僅僅是在世遺景點跟前拍照留念。正如一位運河申遺專家所說,智慧的中華民族祖先為后人留下了“人”字形的遺產:一撇是東西向的萬里長城;而一捺就是南北向的大運河了。只不過,萬里長城是靜態的,而大運河卻是活著的歷史。這條蘊藏著無數物質與非物質遺產的大河,至今仍在使用,它讓歷史變成了一個動詞。而領略大運河的魅力,就需要每個人跟它一起“動”起來,感受文化遺產,共同愛護世界文化遺產。(陳方)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項麗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020894&encoding=UTF-8&data=AB7WHgAAAAcAAE5cAAAAAQAw4oCc5LiA6Lev5LiA5rKz4oCd5pWZ5Lya5oiR5Lus5aaC5L2V5L-d5oqk5LiW6YGXAAAAAAAAAAAAAAAuMCwCFFWDtDNfE8_lgrXmhtJ5CABEX-IsAhQyFLx7OgkBDd5SczbXieH6Lsbx_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020894&encoding=UTF-8&data=AB7WHgAAAAcAAE5cAAAAAQAw4oCc5LiA6Lev5LiA5rKz4oCd5pWZ5Lya5oiR5Lus5aaC5L2V5L-d5oqk5LiW6YGXAAAAAAAAAAAAAAAvMC0CFE97TtX8LN926nNRZPom1uCObafHAhUAkaxrc0pvSAXzGJ8h_4cOobgnyng.&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