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月圓夜,中秋佳節,多少團聚,多少離別。 中國人積攢了半年多的思鄉情緒,終于在中秋節這一天噴薄而出。“想家了就去家鄉菜館回味一下”,七位北漂談起中秋,如此說道?;夭蝗サ募?已成為他們最為掛念的地方,“中秋節太短,不會回家,會和女朋友一起找一個上海菜飯館,吃吃餛飩、特色小吃等,回味一下上海的味道;再聽聽上海樂隊的歌曲,給家里打個電話,聽聽上海的聲音?!?/p> @中國新聞網帶來的這組北漂族報道,勾勒出外出闖蕩者的生存群像——艱苦卻又懷有希望。大概只有凝結國人共通情感的傳統節日,才能讓那些“堅強的北漂族”,顯露出溫情一面。 中秋沒能團聚,是很多人現實而又無奈的抉擇。不過,對于哈爾濱越獄案在逃犯高玉倫來說,是錯誤的抉擇讓他“回不了家”。@新京報昨日報道,9月6日晚,高玉倫潛入當地小賣部,帶走月餅、煙酒及棉襖等物品,并留下了120元錢。 “冒死”也要買月餅,網友@如我me十分不解:“中秋還不忘吃月餅,吃了還不忘留下大洋,他身上竟然還有錢?”不過,@新京報解釋道,“延河鎮萬寶村里熟悉高玉倫的村民知道,他是個挺注重過節的人?!?/p> 即使是在逃的罪犯,傳統的過節意識仍然深植腦海,從中可以看出一個人對家的眷戀。只不過,高玉倫74歲的老母親痛心放言——“要是抓到就馬上槍斃吧,省得他受罪”。如果仍然在逃的高玉倫聽到這樣一番話,不知作何感想,會不會幡然悔悟? 悔悟已然來不及。就像諸多落馬貪官一樣,早知后果如此,當初又何必破壞黨紀國法,落得自己身陷高墻內,不得與家人團聚的下場。鑒于此,用制度的“鐵籠”防范貪腐,首先就是剎住節日送禮的不良風氣,從小處入手、從腐敗的初級階段開始整治,以此遏制“小偷小摸”演化為“大貪大腐”。 趕在中秋時節,@新聞晨報趁熱打鐵,傳達中紀委“節日反腐”的決心——“9月4日,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黃樹賢做客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在線訪談節目。他提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中秋國慶“兩節”期間,要緊緊盯住用公款送月餅送節禮、用公款大吃大喝和安排私人宴請、突擊花錢和濫發獎金、實物等容易發生的問題。” 這已是近期中紀委針對“公款送月餅節禮”第三次作出部署。之所以如此密集地部署和叮囑,就是要防止公款送禮的風氣再度抬頭。時評人@曹陽為“中秋反腐”的舉措拍手叫好,他認為,節日作為喜慶的時刻,不應成為掩飾腐敗的“合法外衣”,也不應成為錯誤引路的“安全通道”,更不應成為腐蝕領導干部的“蛀蟲”。 “中秋節用公款送月餅,慷國家之慨、結私人之誼,導致月餅越來越昂貴,包裝越來越豪華。無論是明修棧道還是暗度陳倉,節日期間公款送禮、公款吃喝,目的大都是為了權力尋租或利益交換,行賄受賄的本質沒有改變?!惫澣账投Y,重中之重在于“公款”二字,除此之外,@曹陽希望根除“四風”頑疾,必須持之以恒,建立長效機制,切實做到常抓不懈。 三令五申之下,中秋節公款送禮的風氣得到遏制,但有人也認為出現了另一種極端——有些執行者在借反腐之名,拿掉老百姓應有的職工福利。 注意到這種現象,@人民日報客戶端評論認為:反腐不應該反職工福利?!胺锤瘮?反的是三公消費,反的是個別官員的權錢色交易、任人唯親、買官賣官、欺上瞞下,反的是個別壟斷性企業存在的高收入、高消費、高福利的灰色腐敗”,而不是“拿掉老百姓應有的職工福利”。 之所以取消職工的正常福利,是因為“既可以讓自己少受傷或不受傷,還可以通過拿掉職工正常福利的方式維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更有甚者,有人想以此舉誘發人們的不滿情緒,進而遲滯中央反腐步履?!币虼?當前有必要讓職工福利逐漸回到正常軌道,區分“公款”和正常支出用于基層職工、低收入者、困難職工的款項,和節日腐敗劃清“紅線”,定好規則,如此才能防止“八項規定”被歪曲甚至跑偏。 回歸到反腐本質,當然力度越大,效果越佳。不過,官員能自己保持潔身自好,從心底杜絕貪念,那么,制度的牢籠就會成為鎧甲而非鐐銬。正是如此,@新華視點在中秋當日,寄語官員,也送給普通人,一句勸誡的“人生微語”值得深思:“人生最難得‘心安’二字。心安就是心里沒有后悔的事、沒有虧心的事、沒有想不開的事,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役,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如果患得患失,心浮氣躁,人生就會疲憊不堪。唯有保持一顆寧靜的心,才能活得純粹、活得自然?!保碳褌ィ?/p>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節日“福利”消失該不該吐槽?
已是最后一篇
-
節日“福利”消失該不該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