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湖南省邵陽縣政府原本為學生更換10萬套桌椅,卻未想花1500萬元采購的全是“次品”。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大手筆”招標購買的課桌居然全是問題產品,這一問題迅速引發社會關注。“問題課桌椅”背后的政府招標采購是否規范?大手筆更新學校課桌椅背后究竟有無“貓膩”呢? 這一金額高達1500萬的“次品”課桌采購事件,無疑仍存在許多蹊蹺費解的問題。既然“廠家資質沒有問題”,為何經過精挑細選的6家中標企業所提供的課桌竟然同時均為次品,且質量問題相當嚴重:“6家供應商的桌子鋼板大多不到0.9毫米厚,‘縮水’近30%。其中5家企業的產品還存在焊接不平整、涂層碰傷、有銹跡等現象”? 再如,依據當地政府介紹,按照招標合同,應該先驗收后送貨。如果不能通過驗收,廠家必須換貨,并承擔違約責任。在這種背景下,在課桌均為“次品”的情況下,6家企業竟然同時選擇“不經驗貨、直接送貨”,無疑也令人十分費解——如果不是因為存在某種暗中的“默契”或貓膩,6家企業何以會公然違反招標合同,冒違約風險也要直接送貨,做這種“自討苦吃”的傻事?所有這一切,難道都是“純屬巧合”? 此外,雖然政府還沒有將采購課桌椅的錢付給供貨商,尚未造成采購資金的損失,但是,當地中小學目前已經開學,合格的課桌仍未到位。這意味著,無論此次招標采購的課桌最終是否能被更換為合格產品,此次“次品”課桌采購事件,已經影響了當地中小學學生的正常學習秩序。因此,無論采購資金是否受損,無論招標采購是否存在違法貓膩,此次“次品”課桌采購本身,都已是一次不合格的采購。 在這種背景下,面對輿論對此次“次品”課桌采購事件的質疑,當地政府回應僅強調“歡迎監督、舉報”,顯然遠遠不夠,既不足以充分打消公眾的合理懷疑,也不足以充分挽回這一“次品”采購事件造成的實際影響。接下來當地政府該做的是,一方面必須對此次課桌采購過程給予更加全面完整的公開、將其置于陽光之下,并積極主動調查其中可能存在的疑點;另一方面,也要盡快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在合格課桌到位之前,確保正常的學校教學秩序,將“次品”課桌對中小學生的影響降到最低,并同時檢討追究造成這一“次品”課桌采購事件的相關政府工作人員的責任。(張貴峰 教師)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對濫發“節日福利”從嚴控制 是否誤傷了員工福利
已是最后一篇
-
對濫發“節日福利”從嚴控制 是否誤傷了員工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