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態保護依賴于“文化自覺”
吳江提出建立“鄉土文化生態保護區”,在鎮這一級做文化生態保護,在全國來說都雖不多見,但也是有基礎、有條件的。小城鎮作為當地的經濟文化中心,沒有這個“文化自覺”的認同,就會容易造成傳統文化的破壞。 古鎮古村是鄉土文化保護和傳承的最好載體,吳江存有江南較大的古鎮群落。在修復古鎮時,吳江沒有大拆大建,而是尊重古鎮原有的歷史,保留舊宅舊屋的原貌。同時,讓原住居民繼續生活在古鎮里,保持他們原有的生活狀態,并通過發展旅游業,為小城鎮注入了發展活力。建議吳江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在自然村和集居點比較集中的地方,在體現吳江鄉土文化比較典型的地方,可以考慮建立“鄉土文化生態保護區”,通過建立政策、資金扶持等方式來進一步推動吳江鄉土文化的保護。繼續將文化和非遺保護置于重要位置,合理發展旅游業,建立“傳承人制度”保護非遺,開展非遺進校園,解決傳統文化項目的傳承斷層問題,留住文化的種子。 吳江是費孝通先生的家鄉,也是他成名作《江村經濟》的資料來源地。用費先生的文化自覺概念探討吳江的文化生態保護問題,希望這個理念能對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發揮新的作用,實現費先生的愿望,恢復江南水鄉在中國文化中的獨特地位。(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高丙中)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給快遞過度包裝找條出路
已是最后一篇
-
給快遞過度包裝找條出路
責任編輯:楊學靜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