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楊紹功 閆祥嶺)半個多月前,突如其來的尼泊爾強震,讓毗鄰震中的西藏吉隆鎮等地在這個春天措手不及,一場抗震救災的硬仗就這樣爭分奪秒地在世界屋脊上打響。半個多月來,在強有力的指揮和救援下,受災群眾得到妥善安置,震區生產生活逐步恢復,希望在溫暖震區的春天。
國家防災減災應急機制的高效運轉,成為此次抗震救災取得階段性勝利的關鍵。面對60多年來西藏遭受的最嚴重地質災害,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指示各部委和地方迅速展開救援。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第一時間開赴震區,各地快速響應緊急聯動,各界伸出援手踴躍捐助。及時、科學的救援與應急機制高效運轉,盡最大可能將災區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降到了最低。
以人為本、生命至上是西藏這次抗震救災的一個“決策支點”。強震發生后,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果斷轉移6萬余名群眾,在遭遇多次強余震的情況下,雖有大量房屋倒塌,但群眾生命安全得到保障。這一決策無疑是此次抗震救災的寶貴經驗。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在半個多月來的救援安置中,西藏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顯示了高效的動員組織能力和災害應對能力,成為各族群眾團結一心抗震救災的主心骨。目前,地震初期被困群眾已全部脫困,安置點物資供應充足,醫療、通信、電力、用水等得到保障。吉隆縣吉隆鎮和定日縣絨轄鄉的學生已經在帳篷學校中復課。盡管地震災害造成的影響仍在持續,但震區群眾的生產生活在逐步恢復,部分震區的災后重建也在規劃之中,這讓震區群眾感受到溫暖,也看到了希望。
今年5月12日是全國第7個防災減災日。當天下午,尼泊爾再次發生7.5級強震,西藏多地有明顯震感,應急救援隊伍正趕往受影響地區展開救援。世界屋脊上的余震在持續,救援也在繼續,在這場抗震救災硬仗中凝聚起的團結、希望和溫暖也在延續。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世界看好中國生態文明建設
已是最后一篇
-
世界看好中國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