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開展一年來,節約之星閃爍神州,節儉熱潮處處綻放。近日通報表揚的這些先進典型,用一個個鮮活的事跡告訴我們:節水可以念“新經”,循環經濟能夠變廢為寶,執著鉆研節電技術成就了“節能英雄”,堅持隨手撿拾遺漏小零件也會做出大貢獻……他們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堅定了億萬人民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信心,也必將以其示范作用,點亮全社會的勤儉美德之光。
勤儉節約是好風范,也是傳家寶。近年來,從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到各地落實各項節約措施,再到開展“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全黨全社會厲行節約的良好風尚正在形成。但也要看到,浪費現象遠未根絕。比如,每年農戶儲糧、倉儲運輸和加工等環節導致的糧食損失浪費估計在700億斤以上,消費環節的糧食浪費現象也很驚人。又如,每到新學期開始,不少學生和家長都要重新購置一批新文具,之前的舊文具不論能不能用一律丟掉,盲目攀比、奢侈浪費的現象普遍。再如,公共場所的節約還是薄弱環節,某城市公廁試點免費提供手紙半年多發現,如廁者每次如廁使用的卷筒紙長度平均為1.6米,浪費之劇可見一斑。
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如果人人躬行節儉,13億人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將是巨大的財富;而若人人都不把浪費當回事兒,也將帶來巨大的損失。面對這樣的背景,這些勤于節儉的典型更加令人敬佩、值得敬重。他們弘揚中華民族戒奢克儉優良傳統,積極倡導節約光榮社會風尚,用實際行動做出了良好示范。
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節約不僅需要向往與意識,更需要執著與力行。全民節約重在實踐、貴在行動。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堅持從身邊事做起,節約每一粒糧、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度電、每一升油……在生產生活中自覺踐行節儉節約的理念。有榜樣的帶動,有每個人的自覺跟從與美德弘揚,“節儉養德”的時代新風尚,一定會在神州大地上生根發芽。(經濟日報評論員)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承認侵略,是日本必須邁的一道檻
已是最后一篇
-
承認侵略,是日本必須邁的一道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