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外交傳播中華“和”文化
郭紅松繪
盡管中美雙方對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內涵和做法仍有分歧,但都同意要不沖突、不對抗。中國對美國的政策強調互相尊重、合作共贏。美國對中國政策的說法在表面上也是積極的,但做法上卻是消極與積極均有。我們要通過公共外交,向世界說明一個真實的中國,減少“中國威脅論”的負面影響。
我們必須轉變做法,不能單靠政府來回答外界的質疑,應該加強以公眾為主體的公共外交。我們對美國開展公共外交顯然是為了加深相互了解,從而促進兩國關系的健康發展,但是,更深層的目的是要表達我們中國人的“和”文化。“和”的意義不只是和諧,還包括和平、和解、和善、和氣、和為貴。我們要通過講好今日中國和中國人“和”的故事,傳播好中國的“和”文化精神。中國的“和”文化講好了,中國的國家形象就會有一個很大的飛越。在公共外交中還要特別發揮企業家的作用。企業形象關乎國家形象。企業家走出去時,面對的不只是對方的企業家,僅懂得商務談判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與當地政府、議會、媒體、工會、環保組織、民眾等對話的能力,否則走出去了也難以走得遠,所以要對這些企業家加強公共外交意識和素養培訓。中國對美國一個比較成功的公共外交案例就是孔子學院,通過與外國學校合作,向國外派遣教師,向外國公眾教授漢語,同時傳播中國文化。(中國人民大學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長、原國務院新聞辦主任 趙啟正)
- 上一篇:
-
孔子學院:搭建中美人文交流大平臺
已是第一篇
-
孔子學院:搭建中美人文交流大平臺
- 下一篇:
-
移動互聯網讓傳統深度報道終結了嗎
已是最后一篇
-
移動互聯網讓傳統深度報道終結了嗎
責任編輯:孫茜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