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監管當跟上形勢變化
每天數千斤私宰豬肉流入通州市場,經檢測水分超標、含瘦肉精……近日,北京市食品藥品稽查總隊等多個部門,聯合查抄了一個豬肉生產窩點,再次發現了食品安全隱患。
舌尖上的不安全,是百姓心頭揮之不去的陰霾。造假手段層出不窮、欺騙伎倆與日俱新,監管部門自然是責無旁貸、含糊不得。但在實際整治時,卻經常面臨執法難、“無罰則”等尷尬局面。在這次查抄中,現場也未發現注水工具,問題很可能出在養殖或運輸環節,“不排除是用泔水喂養”。由于監管難以覆蓋養殖、屠宰、市場流通等環節,執法就面臨著十分復雜的處境。
食品安全是“生產”出來的,更是“嚴管”出來的。然而,監管必須跟上形勢變化,不能總是落后一步。比如說,針對養殖或運輸環節的貓兒膩,能否將監管的關口前移,打造完整的監管鏈條?針對私人養豬分散廣、數量多的現狀,能否聯合多部門執法,形成綜合治理的合力?唯有執法監管有的放矢、應勢而動,才能從源頭上根治“注水豬”“泔水豬”。(江蘇揚州 高 創)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把脈“虛癥”,涵養務實為民的土壤
已是最后一篇
-
把脈“虛癥”,涵養務實為民的土壤
責任編輯:趙洋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