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投訴緣何變“啞炮”
居民家門口冒出個燒烤攤,刷鍋水隨地倒,早在2月即有網友向當地網絡問政平臺反映,回復三個字“已發函”,卻左等右盼不見人管。兩個月后再投訴,依舊是“已發函”。結果,門口的燒烤攤越擺越多。
其實問題并不棘手,后來媒體一曝光,當天就解決了。問題是,為什么依照正常的渠道,群眾投訴數月就是解決不了?從此事引發的大量吐槽看,群眾在工作生活中經常遭遇類似“軟釘子”,或是政務窗口拿公式化回復來敷衍,或是辦事部門裝聾作啞、無動于衷,投訴屢屢變成“啞炮”。事實上,就算有些事情的解決需要一定時間,至少也可告訴投訴人,事兒歸誰管,發函轉給誰,可以繼續向誰反映……哪能讓群眾空等?
群眾投訴,是對行政流程健康程度的反向考核。把群眾反映的問題真正放在心上,接到投訴不敷衍,問起責來不和稀泥,進而倒逼辦事流程優化。如此,才能防止怠惰推諉成風,讓群眾的呼聲變成解決問題的第一信號。(丁汀)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強健精神 拒絕“解構崇高”
已是最后一篇
-
強健精神 拒絕“解構崇高”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