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學校違建還應回歸法治思維
新華社北京8月30日電(記者 潘強 李思遠)曾因“最悲傷作文”引來關注的四川涼山州索瑪花愛心小學,近日被當地政府相關部門認定為違法建筑,學校怎么處理一時成為熱議話題。反思這一問題的形成,法律法規未被遵守是不爭的事實。要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顯然也應該回到法治軌道上來。
從媒體當前較為豐富的報道來看,索瑪花愛心小學的相關手續一直都不完備。這所愛心學校由相關基金會2012年從當地村民手中租下土地后建成,至今已近3年。如果學校從當初就按照法律規定去辦理相關手續,依法運作,想必就不會有現在的違建問題。
根據法治精神,當有法了之后就要“有法必依”。無論是學校的設立,還是在土地上搞建筑工程,國家都是有相關法律規定,沒有拿到相關手續、獲得相關資質就動工,就是違法。無論什么機構或個人,誰都不具有超越法律的權利,誰都不可以無視法律的存在。
法律的威信還在于法律的實施要得到有效的監督。在這起事件中,當地相關部門對這所學校在其建成將近3年后申請擴建時才發現屬違建,這就很難稱得上是有效的執法監督。或許,也正是這種執法監督的不及時、不到位,才助長了違建并要繼續擴建下去的底氣。這也正是我國不少地方違建紛起,形成了事實上的“破窗效應”的一個重要原因。
愛心是寶貴的,但愛心不可以充當違法的資本。執法監督的不及時、不到位,更不應當成為違建合法的借口。雙方都回到法治的軌道上來,違建應該如何處理,執法不及時、不到位應該如何問責,都要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并結合實際情況來妥善處置,這是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題中之意。唯有如此,愛心才會讓人感受到更持久的溫暖。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依法特赦彰顯國家治理理念
已是最后一篇
-
依法特赦彰顯國家治理理念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