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一名來自上海的中國游客,9月16日持十年有效美國簽證入境旅游,在洛杉磯過境時被美海關官員以在歐洲旅游時留下“不文明游客”紀錄為由,當場將其十年美簽作廢,并直接遣返中國。美國海關表示:如果旅客對被拒入境有疑問,可以在機場取得有關申訴過程與方法的資訊。
因在歐洲留下了“不文明游客”紀錄,就被美國海關遣返并將其十年簽證作廢。這帶給我們的恐怕不只是震驚。我們應該從中學習的是,如何密織法網,以零容忍態勢提升違法違規成本,構建人人守法,運轉有序的社會環境。
市場經濟與法治、規則形影不離,確保法律和規則的可操作性,發揮懲戒條款的威懾作用對減少違法現象,樹立民眾對規則的信仰,維護交易安全和社會穩定不無益處。在人口流動十分頻繁的現代社會,靠熟人間道德譴責和輿論壓力的懲戒手段應逐漸轉換為違法違規信息共享下的“黑名單”制度,以便達到一處違規,寸步難行的規制后果。
遺憾的是,當前我國的信用體系建設依然十分落后,處于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的混亂狀態。很多部門均有“黑名單”數據庫,如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惡意透支、貸款不還黑名單,國家旅游局也出臺了“全國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但這些信用數據多限于本部門使用,未同其他部門共享,甚至一些部門內的信用數據也僅可在一定區域內使用,無法全國共享。
信息不共享的“孤島效應”未能有效規制失信者。失信者能輕松地逃避監管,今天在這里作惡,露餡后再換個“馬甲”到其他地方故伎重演,本質上縱容了失信行為。到目前為止,只見少數的失信被執行人受到過相應限制,鮮見其他領域的黑名單發揮作用。
因存在不文明行為紀錄就被美國遣返的懲罰后果讓人震撼。相對而言,國內對不文明乃至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可謂輕描淡寫,如國家旅游局已將部分有嚴重情節的不文明游客列入了黑名單,但未明確違規后果。只是規定必要時,將向公安、海關、邊檢、交通、銀行征信機構通報“游客不文明行為紀錄”,被通報單位該采取什么措施也不明確。
雖然相關法律法規并不少,違規失信者的違法成本卻并不高,這一現狀不利于推動法治建設。應盡快建立以公民身份證或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成集合各種違法違規、不文明行為等信用信息的統一平臺。同時明確懲戒后果,細化違規失信者該受到何種程度的負面評價和適當限制。只有信息共享和嚴懲失信共同發力,才是科學有效的信用體系建設,才能體現社會治理水平。(史洪舉)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開放時代 也請打開心靈
已是最后一篇
-
開放時代 也請打開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