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 徐鵬飛
作品發表門檻降低、平臺增多、傳播影響大,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如今高校文學社團的困局得到解圍,重新煥發活力
關于校園文藝的新聞最近很多,比如,北京大學“未名詩歌節”今年與中國作協、中國出版集團聯合主辦的中國詩歌網的合作;北京師范大學“五四文學社”近日在網上廣發“英雄帖”,征求20年來優秀校園詩歌作品,等等。無論是權威文學機構與校園文學社團的深度合作,大眾媒體與校園社團合辦線下活動,還是復蘇的文學社團對昔日光輝傳統的續寫,都說明高校文學社團正在重新煥發活力。
長期以來,高校文學社團一直是大學生提高文學修養、抒發寫作熱情的文學樂園,甚至是為中國文壇提供新鮮力量的后備軍。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文學黃金歲月中,文學社團可以說是校園中最熱鬧、最受學生歡迎的社團類型之一,舉辦的活動常常人滿為患。然而近幾年,學生的注意力逐漸被其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所吸引,各大高校的文學社團漸漸寂寥下來。這其中,有著內外多重原因。從客觀環境來說,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青年人的熱情越來越轉向其他領域,文學熱情有些消退。就文學本身來說,一方面,文學社團活動的形式只局限于寫作互動、讀書交流、名家講座等,新意欠缺,方式固化,在時間空間上局限性較大,已很難再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文學特殊的傳播方式,也對文學社團的發展構成了挑戰:文學社對外界產生影響力的最主要途徑是印發刊物,然而這存在著成本高昂、出刊周期過長等問題,千辛萬苦制作出來的雜志,往往也只能覆蓋到校園里十分有限的一部分學生。所以,文學社團的冷清,變得不難理解。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如今高校文學社團的困局得到解圍,重新煥發活力。今天的年輕人對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文學社借助現代傳媒技術,有效地滲入到了大學生活中。許多文學社團擁有自己的移動端,可以及時地將活動通知發送到各個社員的手機上,甚至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群 “現場直播”正在舉辦的活動。這些移動端經常推發經典文學作品和專家評論文章,已經成為了移動智能庫、微型圖書館,提高著文學愛好者的文學素養和知識積累。另外,它也是社員發表作品的平臺,小說、詩歌、文學評論甚至學術隨筆通過移動端推發出去,并在朋友圈內迅速轉發,激發了年輕人的寫作熱情,也促進了寫作者之間的切磋交流。“以文會友”這一詞語,借助新媒體的強大傳播力,正在時間和空間的雙重意義上得到實現。當校園內的文學社團做大之后,他們就更容易被知名文學刊物的編輯、作家關注,優秀的文學人才也就有了更多被發現的機會。所以,那些在自媒體上佳作迭出的新秀的作品,經常能登上各大文學刊物的目錄。
雖然借助新媒體的力量,校園文學社團活力有所增強,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審美趣味與思維邏輯上的故步自封和“近親繁殖”。在這一點上,新媒體又顯示出了自身的“副作用”:過度放大了群體性的聲音,導致文學社團陷入另一種“自閉”的風險。由于共同寫作的影響、現有成績的鼓勵,許多作品正變得越來越相似,甚至陷入自我重復、循環確證的陷阱之中。更嚴重的是,某些社團出現“小圈子化”“宗派意識”傾向。在許多文學社團的微信群中,有時會看到不同社團的“圈子”間的“文人”相輕,甚至某些校園文學獎也沾染了“給自己發”“給朋友發”的壞風氣。校園文學社團的可貴之處在于其對于文學的赤子之心。我們渴望看到相互鼓掌的真誠激勵,而不是“分配不均”引發的口誅筆伐,渴望看到真誠珍貴的文學初心,看到從這里走出中國文學的未來。
新媒體時代給文學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也給高校文學社團帶來生機和活力。如何把握機遇,使校園文學真正獲得發展,值得校園外的關注和支持。(李壯)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別拿“不會為”做“擋箭牌”
已是最后一篇
-
別拿“不會為”做“擋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