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這是我們黨不斷發展、取得一個個偉大勝利的經驗總結。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我們要契合新的歷史特點,立足當今發展實際,要站在新的時代潮頭,謀求中國更大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期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就學習并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進行了反復強調。推動“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要求我們高擎新理念之旗。
高擎新理念之旗,要更深刻把握貫徹落實新理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這五大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是我們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
有效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正是新理念的遵循和主張:“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只有發現問題,正視問題,才能收到精準施策的良好效果;只有遇到難關,不避難關,才能匯聚攻城拔寨的強大力量。
高擎新理念之旗,要在行動中理解新理念、在行動中體現新理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新發展理念要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關鍵在各級領導干部的認識和行動。行動是否有力有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責任意識到不到位。
以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為例。現在我們已經認識到,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實際中,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等現象還時有發生,這多少與領導干部責任缺失有關。2015年8月出臺的《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強調顯性責任即時懲戒,隱性責任終身追究;9月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對阻撓生態文明建設行為零容忍,強化領導干部責任,就是要徹底扭轉領導干部的畸形政績觀,讓他們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上。
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不僅滿足了發展的需要,更因應了人民群眾的期待。“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樣的堅持,贏得了人心,凝聚了民力;而人民的支持,群眾的擁護,為新理念的深入推進賦予了更強大的生命力。對于我們面對的一切改革發展重任,生命力彌足珍貴。
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變革不會一帆風順、一勞永逸;要實現目標,必須打破利益藩籬,啃掉“硬骨頭”。“不管是落實已出臺的改革,還是推出新的改革舉措,都更加需要披荊斬棘的勇氣,更加需要勇往直前的毅力,更加需要雷厲風行的作風。”
良好的開局是成功的一半。打好開局戰,我們信心百倍;高擎新理念之旗,我們成竹在胸。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要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完成“十三五”各項任務乘風破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壯麗畫卷上揮毫潑墨。(馬若虎)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改善旅游環境要用“大破”促“大立”
已是最后一篇
-
改善旅游環境要用“大破”促“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