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三a在线,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暖暖 免费 视频 在线观看中国人体,亚洲国产精品suv

讓學習回歸求知的本源
發表時間:2016-03-23   來源:光明日報

  兩會期間,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全國政協委員莫言提出了關于中小學學制改革的提案,引起社會各界熱議。他認為目前的小學、初中、高中“633學制”時間太長,學生有一半時間復習應考而不是學習新知識,因此建議取消小升初和中考,實施10年一貫制直通車,每年兩次期末考試。

  以應考而不是求知為目的,這種情況何止存在于基礎教育。從近年來多地大學生思想狀況的調查看,大學生最關注的事莫過于“就業”,其次是“升學”或“考試”,然后才是身體健康、休閑娛樂等。由此可見,從小學到大學一場又一場的考試,一次又一次以分數為基礎的篩選,無疑“成功”地養成了學生們以“分數與就業”為目的的學習動機。“考高分數,升入名校,挑好專業,成功就業”成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就業率”則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主導性衡量標準,甚至能夠決定一個專業的生死。

  在這個導向下,教育原初的目的變得模糊。何為教育?儒家以“禮樂射御書數”為君子六藝。西語中的教育一詞來源于拉丁語的“educare”,意為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種本來就潛藏于人身上的東西引導出來,從一種潛質轉變為現實。實際上,對于“高分”“高學歷”“高就業率”的追求,是人類進入到信息時代的“學歷社會”后,對于教育的扭曲乃至異化。

  信息時代與早期工業社會最大的區別之一,在于勞動力市場對“白領”的需求比例日益超越“藍領”,學歷日益成為各行各業的就業門檻。相較于家庭背景等先賦性指標,以考試分數為主的指標系統顯然更為公平合理,考試教育模式也開始成為主流教育模式,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擴散。悠久的科舉文化,使得儒家文化圈中的國家和地區對分數都更為看重,這種傾向給教育帶來了困惑。無論是渴望得到良好教育的學生、家長,還是希望“培育英才”的老師、學校,都逐漸陷入了錯把衡量人才的工具——考試與分數當作教育目的的困境。

  對于這種學歷教育中的分數弊端,各個國家都在尋求更為人性化的評價體系,通過多方面的努力擺脫教育評估指標的單一性。發現每個孩子的優勢,通過教育發揮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在就業中盡情展現個體特長,才是教育真正應有之義,也才能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對此,中國教育改革要走的路也許很長,但首先要做的就是回到教育的本質,讓學習回歸求知的本源。(夏雪 北京科技大學青年學者)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章 馳
分享到: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230624&encoding=UTF-8&data=ADFLoAAAAAcAAE5cAAAAAQAe6K6p5a2m5Lmg5Zue5b2S5rGC55-l55qE5pys5rqQAAAAAAAAAAAAAAAuMCwCFD1huFMRPA1QBclENer-kFR3ImqhAhQTr3g3CPGiBRFxIxrorDVJC1u3k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230624&encoding=UTF-8&data=ADFLoAAAAAcAAE5cAAAAAQAe6K6p5a2m5Lmg5Zue5b2S5rGC55-l55qE5pys5rqQAAAAAAAAAAAAAAAuMCwCFDLXwFeUpCWlpfOIo98flAlMpw92AhRxBnevUI--Ws_axCtYsR8SVzCSQg..&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