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論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九大上發表的重要講話,道出了一個真理:科技創新驅動,關乎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也關乎每一個中國人實實在在的切身利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僅是對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許,更是對全國人民向著科技創新目標奮進的一次總動員。
國之利器在科技,科技的源泉是創新。縱觀歷史,正是創新精神成就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脈不絕、文明不竭,人才輩出、星漢燦爛。工業革命以來,科技創新逐漸成為全球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缺乏創新曾帶給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痛楚。創新的本質在于變。“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喚起我們刻骨銘心的歷史記憶。今天,我們已經行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但近代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換回的歷史教訓,我們永遠不應忘懷。
今天,科技創新同樣攸關生死、攸關存廢。缺乏科技創新的支撐,百年基業在一夜之間灰飛煙滅——這樣的企業,屢見不鮮;缺乏科技創新的支撐,即便擁有再多自然稟賦,仍無法擺脫積貧積弱的境遇——這樣的國家,也有不少。對于當今中國,創新驅動迫在眉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現代化涉及十幾億人,走全靠要素驅動的老路難以為繼。物質資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卻會越用越多,因此我們必須及早轉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把科技創新潛力更好發揮出來。”其中飽含的憂患意識,盡在“必須”二字。
然而,科技創新又是一條艱苦卓絕的路。這要求我們,既要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又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堅韌心。虛浮夸飾、造作偽飾是創新的大敵、死敵,它們毒化著創新的生態、扼殺著創新的靈魂,也吞噬著我們國家、民族的未來。細細品味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點要求,無論是夯實科技基礎、強化戰略導向,還是加強科技供給、深化改革創新、弘揚創新精神,其核心總是用“實”一以貫之——以創新驅動帶給人民實實在在的福祉。(光明日報評論員)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教師需要代行部分父母職責
已是最后一篇
-
教師需要代行部分父母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