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守時養成習慣
現代化的時間日益精細化、網格化、高效化,然而在現代社會亦有很多“延時癥患者”,上課遲到、會議遲到、飯局遲到、出游遲到、約會遲到等現象屢見不鮮……守時的文明素養未能與現代化的腳步同頻共振。
守時即守責,“責”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這個學期筆者擔任導師全校研究生公共課的助教,三次平時小作業都有規定的截止上交日期,但總有很多學生拖延幾天并不定時地發郵件補交,因此原本統計好的作業名單都得花費時間多次修改,原本一項簡單的工作變得繁瑣復雜。學生按時上交作業既是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也是對他人的工作和時間負責。他人沒有義務圍繞著自己轉。守時的人定會對自己和他人負責,擁有責任意識、全局意識、整體意識、團隊意識,契合資本運作時代勞動時間最小化原則,獲得更多的幸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守時之人是守責之人,更是智慧之人。
守時即守心,“心”是一種人格和真心。前段時間因看錯課表“曠課”而在課堂上公開做檢討的山東師范大學老教授王萬森著實火了一把,他的這種時間觀念、師者之道令人感動。守時,是一個人的日常信念,一種人格,守時之人如空谷幽蘭,內在健碩,清香幽遠。
人生存于世,就是與各種時間序列打交道的過程,人與時間“共在”,不守時,幾分鐘,幾秒鐘,其后果可大可小,可能錯過一次火車和航班、一次上課和作業,這些或可補救,但也有可能失去一個相知的朋友、相守的愛人、相助的事業伙伴、相扶的人生機遇。想要降低“時間成本”就要做好“時間管理”,把守時養成習慣最靠譜,把備忘錄寫在心上最難忘。守時,就守住了做人的初心,就守住了人際關系和公共生活的空間。(中國人民大學 郭明珠)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守時 人際交往最基本的教養
已是最后一篇
-
守時 人際交往最基本的教養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