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政策的比較與建議
為助力破解我國創新難題,探索具體操作路徑,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和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聯合研創了《世界創新發展報告2016(公共政策篇)》。該報告近日在北京正式發布。
報告的主體內容分為三部分:一是各國的創新公共政策概覽。從創新優勢、整體規劃、協調性機構、激勵環境、教育環境和法治環境6個方面對11個在創新領域卓有建樹的國家(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瑞典、瑞士、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色列)進行描述和總結。二是公共政策專題比較。從整體規劃、協調性機構、激勵環境、教育環境和法治環境五大專題對各國的創新發展狀況進行系統比較。三是對中國未來創新的整體性建議。在總結11個國家對比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具體實踐,提出中國未來創新的戰略規劃以及具體的操作性建議。
報告認為,在創新領域有所建樹的國家大多具備以下特征:宏觀戰略與微觀政策相匹配;高地位的創新協調性機構;多樣化的創新激勵政策;注重“差異性”與“實用性”的教育模式;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
針對如何實現我國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如何通過公共政策的優化為創新驅動提供支撐,報告提出了五點建議:制定更為系統的創新規劃;成立專門的創新協調性機構;落實創新激勵政策;建立創新人才儲備,將中國的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報告提出,我國應大力發展創業教育,并開展國際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在一些有條件的地區率先推廣,向全國其他地區輻射,傳播創新創業文化,培育創新創業精神,帶動并指導更多青年人成功創業,進而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實現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怡臨)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圖書“走出去” 需要開闊的創新視野
已是最后一篇
-
圖書“走出去” 需要開闊的創新視野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