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掛職交流是培養和造就年輕干部的重要途徑,對于促進干部全面發展、優化人才生態環境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此舉在干部隊伍中產生了巨大的正面效應,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增長了閱歷,拓寬了眼界。機關干部到基層掛職鍛煉,貼近百姓,了解民情,聽懂了群眾聲音,學會了群眾語言,這對于補齊機關中“三門”干部的短板意義重大,有助于接好地氣。二是促進了交流,增進了理解。機關干部到基層掛職、到企事業單位掛職,基層干部到機關掛職,企業事業單位干部到機關掛職,可以促進不同機構里的干部橫向交流,增加體驗,增進理解,有助于換位思考,在工作中形成合力。三是提升了能力,復合了素質。宏觀政策需要微觀驗證,微觀問題需要宏觀思考。通過相互掛職鍛煉,有助于干部綜合能力的提升。
總體來看,無論對干部鍛煉,還是對地方發展,掛職交流作用非常顯著。然而,據一些單位和個人反映,個別掛職干部“三不管”現象仍然存在,即派出單位不想管,接收單位不敢管,上級組織部門“鞭長莫及”不好管。在掛職干部管理中,依然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有一些關系需要理順。
從派出單位看,存在選人上的糾結。選派優秀的干部去掛職“舍不得”,但按照政策要求,參加掛職鍛煉的干部必須年富力強、德才兼備,他們通常都是單位里的骨干。有些派出單位要求掛職干部兼顧原來的工作,這種“一心掛兩頭”的做法難以保證掛職鍛煉效果。還有一些單位,為平衡關系,把“不太聽話”的、無所作為的干部派出去掛職,這樣做違背了掛職鍛煉的初衷。
從接收單位看,存在使用安排上的顧慮。干部掛職一般不超過兩年,出于對掛職干部不熟悉情況和任期較短的擔心,接收單位一般不愿意也不敢安排其主管或分管重要的實質性工作,大多安排一些輔助性的虛職,掛職干部得不到實質性的鍛煉。
從掛職干部自身看,存在對掛職認識上的偏差。有些掛職人員把掛職鍛煉看作走過場,將自己視作一個“過客”,認為掛職期間工作只需應付一下就可以。有的掛職干部認為做事不重要,重要的是與當地領導搞好關系,掛職結束能有一個好的鑒定,不影響晉升提拔即可。
上述問題的產生,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建議抓緊制定和完善有關干部掛職鍛煉的配套細則,對掛職干部的人員選定、角色定位、崗位職責、工作指導、跟蹤監督等作出科學明晰的規定,用制度去規范干部掛職。(作者為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研究員 吳德貴,人民論壇雜志供稿)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全面從嚴治黨”帶給世界新思考
已是最后一篇
-
“全面從嚴治黨”帶給世界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