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所要的不只是涉事人的一次下跪、一聲道歉,更多是建立制度保障、嚴防跑冒滴漏,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安全無虞
西安地鐵三號線號稱“西安最美地鐵”,平穩與安全問題卻引發社會關注。日前,西安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西安地鐵三號線所使用5種規格的由陜西奧凱電纜有限公司生產的電纜取樣送檢結果均不合格。奧凱公司負責人承認,“總價4000萬元左右的電纜,其中3000多萬元的電纜存在質量問題”。
自西安地鐵三號線電纜問題曝光后,西安市政府以公開處理、不遮掩的態度,召開新聞發布會說明相關情況,抽檢三號線電纜,向全市人民道歉,第一時間對涉事企業奧凱公司展開調查,依法控制8名相關人員……相比過去一些公共安全事件處理的速度和態度,西安市政府直面問題、行動迅速,給處于安全疑慮中的市民吃了一顆定心丸,也體現出解決問題、維護安全的誠意。
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從人人追問的地鐵安全問題,到一個公眾皆可托付的安全環境,到底需要走多久?這是直面公眾追問所必須回答的。處理西安地鐵三號線電纜問題,除了就具體事件進行責任追究外,還有諸多疑惑需要解開。比如,公眾所質疑的陜西奧凱公司,為何在投產僅僅兩個月后,就能以低價競標方式拿下西安地鐵三號線的訂單?這樣一個沒有多少市場知名度的企業,如何被陜西省工商管理局認定為著名商標?對于這些質疑,相關部門同樣應該調查到底,給大家一個交代。
種種猜測的背后,所涉及的不僅僅是責任認定及追究,更是安全環境如何構建的根本問題。如果不對其中的貓膩進行徹查,不管住可能存在的權錢交易,不堵住令人生疑的尋租漏洞,那么就算補救了一條地鐵線的安全,也難以真正筑牢安全的堤壩。畢竟,涉及千萬公眾安全的問題,不能總是靠“網友曝光”來發現,而公眾所要的也不只是涉事人的一次下跪、一聲道歉,更多是如何建立制度保障、嚴防跑冒滴漏,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安全無虞。
城市公共安全是群眾安居樂業的基本保障,也是政府部門應該提供的基本公共產品。追究責任比公開道歉更為重要,制度建設也遠比危機公關更為根本,唯有針對安全隱患追查到底、問責到底,并以制度建設堵住漏洞,才能真正確保安全。社會公眾有理由期待西安在有了公開處理、不遮掩的良好開端后,能夠在追究責任和制度建設上做更多努力。同時,各地都應以此次事件為戒,把安全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讓政府查處、媒體監督、公眾參與在公共安全問題上形成良性互補、合理互動的局面,做到對不良企業和尋租漏洞“拉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公共安全連著千家萬戶,確保公共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要“自覺把維護公共安全放在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中來認識”。落實中央要求,不是將安全寫在文件里、寫在紙面上,而是要裝在所有人的腦袋里,體現在硬邦邦的制度保障上。唯有如此,才能讓城市更有安全感,讓開往春天的地鐵始終運行在安全的軌道上。(馬想斌)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永葆“趕考”的那份初心
已是最后一篇
-
永葆“趕考”的那份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