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三a在线,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暖暖 免费 视频 在线观看中国人体,亚洲国产精品suv

W020140324320221757621.jpg
“蟹王”李曉東
“傻冒老板”15年讓利1700萬 兌現承諾保護農民利益
在大多數企業家眼里,經濟效益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沒有資金的企業如同失去水源的植物無法生存。在遼寧廣沃的土地上卻有這樣一位“傻帽”老板,他叫李曉東,13年前,他自力更生引領河蟹產業發展,帶動農民致富,卻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以高出市場價2元的價格大量收購扣蟹,因而被同行嘲笑為“傻帽”。十幾年來,他為保護農民利益讓利1700萬。誠懇而堅決的經商作風帶來了贊譽和商機,李曉東的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他本人也被稱為“蟹王”。

     他是引領河蟹產業發展,帶動農民致富的先進楷模;他更是誠實守信、重義輕利的“傻冒老板”。他就是盤錦光合蟹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蟹王:李曉東。

(視頻來源:央視網)

1.河蟹增殖站長汗水中"泡"出成果 民謠贊:要想兜里有 跟著曉東走

  

(資料圖片)

    1984年李曉東從水產學校畢業,剛剛20歲的他被分配到了大洼縣水產養殖公司。在二界溝那荒涼潮濕的海灘,伴著波濤洶涌的大海,他在灘涂養殖上開始了苦苦的探索,默默的鉆研。漫長的6年,磨礪了他苦學苦干、自立自強的性格。1990年,上級把李曉東派到位于榮興農場的河蟹開發增殖站當站長。當時,他對河蟹育苗一無所知,增殖站更是一窮二白,破爛不堪,連他這個頭頭在內共有11個“蝦兵蟹將”。而他們硬是憑著堅強的毅志和不屈的精神,攻克了一道道難關,用汗水、淚水和苦水“泡出”了可喜的成果。僅當年就產出蟹苗160公斤、盈利10萬多元。初嘗勝果,更堅定了李曉東的信心,他放眼大局,開始橫、縱向一起發展,以他為技術指導,聯合組建盤錦市河蟹育苗廠100多家,總育苗水體達到十萬立方米,年產蟹苗5萬多公斤,扣蟹1萬多噸,占全國總產量的30%以上。盤錦成了聞名遐邇的河蟹苗種基地。那時,民間流傳開了一首民謠:要想兜里有,跟著曉東走;要想家里富,爭當養蟹戶。

    毫無疑問,成功是讓人高興的事,但對于李曉東來說,更是最有效的鞭策力量。由于河蟹養殖的淡水池塘有限,怎么才能使更多的人成為養蟹戶呢?為此他一直在冥思苦想。一天他漫步在水稻田間,面對水清苗壯的稻田,他突然停下了腳步,暗暗問自己:能不能在稻田里養殖河蟹?于是,他找到與他有同樣想法的榮興鄉斗溝子村村民李寶奇,在他家的4畝稻田中開始了試驗,放苗2公斤,當年產出河蟹600公斤,盈利1萬多元。

2.與蟹農簽“傻帽”合同遭嘲笑:寧可自己吃虧 也不讓農民受損

 

   1997年,李曉東與大連水產學院共同承擔了《河蟹土池生態育苗理論與技術研究》的科研項目,圍繞以生態育苗代替工廠化育苗,變室內育苗為室外土池海水育苗進行科研攻關。經過李曉東等一批科研人員廢寢忘食的工作,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就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批抗病能力強、成活率高的生態蟹苗終于被孵化出來,并轉入批量生產。1998年,該項目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專家評價時用了八個字:“國內領先,國際先進。”

  室外生態育苗,稻田放養,這是河蟹人工養殖史上的巨大突破,同時也是水稻種植史上的歷史性突破。它創造了稻蟹互生共利的典型生態模式,不僅拓展了河蟹養殖空間,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更重要的是帶動了當地農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如何轉化科技成果,使其迅速變成生產力,為農民增收做貢獻,成為擺在李曉東面前的一個新課題。農民出身的他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態,他們渴望致富,同時卻又害怕承擔風險,因為他們底子薄,經不起虧本。這樣的心態反映在養蟹上,就表現為幾個擔心,一是沒有技術,二是怕買不到好苗,三是怕河蟹養成后賣不出去。為了徹底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李曉東創造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即公司將有質量保證的優質生態蟹苗銷給蟹農,并與蟹農簽訂回收合同,秋季以保護價收購扣蟹,在公司基地越冬后組織銷售。

(資料圖片)

   他帶領的盤錦光合蟹業有限公司,近年來以他的科技成果為依托,以產生態精品、富萬戶千家為奮斗目標,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帶動了8400多個加盟農戶,形成一個農業產業大軍,累計創造的社會總產值超過了5億元,利稅2億元,靠養蟹解決農村剩余勞力就業近萬人。公司現已形成總資產超億元,凈資產達7千萬元,年創產值利稅能力分別達到7000萬元和1000萬元,連續6年榮獲遼寧省高新技術企業、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稱號。
  在公司發展歷程中,李曉東充分認識到誠信是企業立身之本,只有誠字當頭、信義為本,樹立企業良好形象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近年來河蟹產量迅速增加,河蟹由原來的賣方市場轉變成買方市場,銷售價格逐年下滑,“賣難”凸顯成為困擾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對養蟹戶的積極性帶來很大的打擊。針對這個問題,李曉東適時推出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其具體做法是:公司將有質量保證的優質生態蟹苗銷給蟹農,并與蟹農簽訂回收合同,秋季以保護價收購扣蟹,在公司基地越冬后組織銷售。

遼寧省盤錦市盤錦光合水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東(資料圖片)

  從2001年秋季至今,公司共出資2120萬元回收了加盟農戶的150萬公斤扣蟹,與各年的秋季市場價格比較,累計為農民讓利700多萬元。特別是2004年春扣蟹市場低迷不振,價格在每公斤10元左右,從業者的生產積極性遭受極大的打擊,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李曉東帶領公司員工冒著繼續產生巨大虧損的風險,推出了平均每公斤12元的秋季扣蟹回收保護價;同時規定秋季起捕時市場價若高過保護價養殖戶可自由出售,反之公司則兜底回收,許多業內人士也曾經嘲笑其為“傻冒”合同。同年秋季扣蟹市場開局不利,公司按合同回收了農戶的50萬公斤扣蟹,付出資金600萬元,以當時的市場價計算,凈虧損350萬元。這時,作為盤錦光合蟹業公司董事長的李曉東面臨兩難的選擇:公司按年初與蟹農簽定的每公斤12元的保護價回收,要出現巨額虧損;若不按保護價回收,農民要承受巨大的損失……他毫不猶豫地作出抉擇: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能讓農民受損。

3.心換心 賽黃金:多年簽訂合同無己方原因違約 誠信成就企業輝煌

 

“蟹王”李曉東三千畝海灘稻田產的河蟹陸續上市。(資料圖片)

    舍利救市

    作為公司董事長,他不但要為農民著想,也要為職工負責。他和公司領導反復籌劃,兵分四路:南下江蘇、湖北等養蟹地區銷扣蟹;北上黑龍江、內蒙古等地在大水面放流養殖;在北京、沈陽大型超市集中推出品牌成蟹;開發海參、海蜇的育苗和養殖增加企業收入…… “四管齊下”的經營策略,帶來相當好的經濟效益。第二年開春后,更是喜訊連連。扣蟹價格上揚,每公斤價格已超過30元。李曉東這種舍利救市的做法,拉動了市場價格,促進了盤錦河蟹產業的健康發展,2005年秋扣蟹市場出現了巨大轉機,價格達到16元/公斤,絕大多數養蟹戶都獲得了可觀的利潤。

    保質保量

    李曉東從公司成立的1999年起,就向農戶提出蟹苗質量保證條款,如果養殖戶投苗后出現蟹苗死亡或成活率不高,即給予賠付。眾所周知,蟹苗死亡或成活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水質問題、操作不當、農藥殘留、施肥過量、密度過大等原因都可產生影響,即便是同一批、同一個池塘出的蟹苗,也有的出現成活率高低相差很大的情況,應該說可以排除質量問題,但既然公司有承諾,考慮到養殖戶的利益,他們投資養蟹并不容易,不管是什么原因,死苗都會給他們全年的收入帶來巨大影響,所以每遇到這種情況,他都無條件地給予了補償。多年來,他光因為這類情況為蟹農補苗就達到2000多公斤,占總售苗量的20%,合計金額超過了200多萬元。

    一諾千金

    水產品作為商品,有它特殊的一面,就是價格波動較大。多年來,他與所有的客戶簽訂的合同,從來沒有因為己方的原因違約過,不管交易時的價格比合同價格高出多少從不計較。反過來如果交易時的市場價低于合同價,他都按照當時的市價執行,這種做法使他贏得了許多真正的朋友,都成為公司的鐵桿客戶,保證了經營的穩定,對企業的發展形成了支撐。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心換心,賽黃金”,李曉東用真誠贏得了“上帝”,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東”字牌蟹苗暢銷湖南、湖北、安徽等二十多個省(區),目前已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以誠相待

     盤錦光合蟹業有限公司的62名科技人員分別來自15個省市、自治區,作為一個地處偏僻、生活工作條件艱苦,經濟實力并不很強的民營企業,能聚集諸多水產精英加盟,是李曉東以誠相待的做法讓大家鐵心追隨,扎根盤錦,建功立業。根據他的承諾,新來的技術員成家時都能保證得到一套兩室一廳的樓房,雖然這是用暫借款購置的,在以后的收入中要逐漸扣除,但對于那些成立新家的技術員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碳。當公司周轉資金緊缺使用高息貸款時,這一做法仍然雷打不動。公司的生產項目,對技術員用產量來計算提成,當產品滯銷或降價時,公司照樣按照事先的約定來支付這筆提成,即使股東虧損或沒有收入也照付不誤。這種做法感動了很多技術員,也保證了這支科技隊伍的穩定成熟,不斷壯大,也保證了公司科技創新戰略的順利實施。

    承擔風險,突顯企業黨組織的力量;承擔風險,成就企業良好信譽;承擔風險,樹立誠實守信的品牌形象。2003年非典造成蟹滯銷,給企業帶來壓力。困難時期,選擇保護農戶利益,是以一小失換一大得的舉動。這樣的魄力離不開襟懷坦白、誠實守信、勇于創新的企業文化,也與黨組織建設不可分割。

道德點評:

   

    誠信經營,誠信既是規則要求,又是文化體現。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就是講究信用,建立誠信至上的企業文化。李曉東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企業誠信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對企業而言,誠信是一種態度、一種規范更是一種表達。

    誠信是一種態度。《論語》有言“人無信,不知其可也”,之于企業,其理亦然。誠信正是維系市場中多種自由的重要紐帶之一,企業選擇誠信經營,其中成本往往比失信低得多。

    誠信是一種規范。建立企業誠信考核評價體系或者員工誠信檔案、與員工簽訂承諾書,如此,誠信政策與誠信管理有機結合,將使得員工在企業中的行為活動得到較好修正,合理的懲罰措施則可以減少欺騙、偷竊等不良現象發生。

    誠信是一種表達。企業誠信文化終究是為企業經營利潤服務的。但在企業文化內部存在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兩個層面。誠信道德的表達能夠更好的促進企業自身的發展,為企業的經營帶來豐厚利潤。

 

    綜合稿件:《李曉東》  《盤錦誠實守信道德模范李曉東:重義輕利"傻冒老板"》   《[盤錦]李曉東誠實守信好人》

(責任編輯:孫茜 盧陽)

網友評論
他的故事詮釋了一個道理:知識改變命運,道德鑄就輝煌。因為進取,他獲得了機遇。因為對誠信的堅守,才使他插上了事業騰飛的翅膀。
    中國企業缺少誠信造成的經濟流失較多。建立合理的誠信制度,對企業的發展益處良多。
    企業的經營是合作的“游戲”,合作必須依賴多方遵守共同認可的契約或規則才能協調各方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完成單方無法完成的工作,獲得更高的收益。
遼寧
上榜時間:2014.06
個人簡介:
李曉東,男,1965年6月出生,遼寧盤錦人,中共黨員,1984年畢業于大連水產學校海水養殖專業, 2002年畢業于大連水產學院,獲水域生態學碩士學位,2007年又獲中國海洋大學在讀博士學位。經過水產養殖生產和科研第一線上20年的拼搏,靠科技和誠信成為帶動農民致富的領頭人,并取得了系列的科研成果,其中有兩項填補了世界空白,帶動起遍布大半個中國的河蟹養殖產業大軍,開創出為全國農民增收300億元的水產養殖業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