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過年17
田志軍(左)向記者介紹吹填造地工程施工情況。光明日報通訊員 念望舒攝
福建平潭
金井灣工程施工現場
大年初五早晨,平潭連續十天的陰雨天終于放晴。
記者趕到平潭金井灣及鹽場吹填造地工程的施工現場,還未下車,就被不遠處正在海上作業的船只吸引。
金井灣工程項目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的田志軍女士告訴我們,這里吸沙船、皮帶船、打樁船、起重船、泵船等大大小小各類船只共有50多艘,負責海上作業的班組都要趕潮作業,一天兩趟。“我們這個項目填海造地總面積超過380萬平方米,形成的陸域是規劃中的海峽如意城功能片區。”田志軍興奮地說,“協力科技園就在這兒,這里將是平潭最繁華的地區之一。”
聽田志軍口音并非本地人,記者問道:“過年沒有回老家嗎?春節怎么過的?”
“我家在山東德州。除夕晚上,大家一起在公司食堂吃年夜飯。”田志軍說。
她告訴我們,金井灣工程項目部共有50多人,今年春節期間留下15人值班,都是各個部門的骨干,“去年過年所有人都沒回家,我們平時也沒有任何節假日,就是為了讓規劃圖上的工程,一個個在平潭早日實現!”
“想不想家?”記者問。
田志軍笑了起來:“我兒子、老公都在平潭!”原來,一家三口都在中國水電港行公司工作,她的先生所在工地距離這里步行12分鐘,可即便這樣,兩口子一個月也難得見上一面。田志軍24歲的兒子李智,跟母親同在金井灣工程項目部工作,母子倆樓上樓下辦公。
田志軍告訴我們:為了保證船只排水安全,李智春節期間也要每天一大早到作業船上檢查,平均每天在船上七個小時。”
“有一次刮臺風,兒子怕作業船遇到什么問題,大雨天就跑到船上去看。安全責任比天大,我做母親的當然理解,可也擔心兒子啊。”田志軍說。
“后來呢?”
“后來淋了一身的雨回來,嘴巴里還念叨著‘沒有問題,放心了’,結果得了重感冒,打了一個月吊針。”說到這里,田志軍眼眶有些濕潤。
不知不覺已近中午,李智打來電話要和母親一起吃飯,田志軍告訴我們:“雖說在一個樓辦公,也就中午吃飯能和兒子碰個面。”(潘 睿 柴如瑾)
- 上一篇:
-
郝鳳英:與學生眼神約定讓我體會到了快樂工作
已是第一篇
-
郝鳳英:與學生眼神約定讓我體會到了快樂工作
- 下一篇:
-
管兆國:多研究出一些木瓜品種 就能多給社會留點東西
已是最后一篇
-
管兆國:多研究出一些木瓜品種 就能多給社會留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