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舞團底子薄,投入少,融資難……全國政協委員、云南省紅河州歌舞團團長王佳敏扳著指頭介紹云南省紅河州民族歌舞團情況。她建議:盡快對這些問題加以重視,促進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更好地履行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責任,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資源配置要向基層、特別是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傾斜。這對于我們這些來自西部地區的文藝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好消息。”王佳敏高興地說。
王佳敏長期服務在基層文化服務第一線,對于西部地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狀和民族歌舞團的發展情況有清楚了解。
“有些地州歌舞團是伴隨著新中國成立起來的,主要擔當文化工作隊的責任,隨著社會發展和群眾精神文化的需要,民族歌舞團更加突出繼承民間傳統文化、豐富民族文化藝術的作用,有時候還要代表國家和自己民族對外進行文化交流,體現中國多民族文化和諧和豐富多彩。”
“開展文化惠民工程以來,每年都要下基層宣傳演出60-80場,演出的過程中,我們深刻感覺到群眾對更好文化生活的渴求。但是像紅河州有13個縣市,平均分下來每年也只能去一個地方。”
不能讓老百姓完整的看一場藝術精品演出,一直是王佳敏認為最遺憾的事。
“一場藝術精品演出需要20幾個人,但山村道路比較顛簸,遇到雨季還很危險,我們團還曾因為雨季漲河水的時候橋垮塌,犧牲了3個演員,所以條件不允許把完整的節目帶到農村去為他們服務,出于安全考慮,會把20幾個人變成幾個人,老百姓就不能完全欣賞這個作品,看到的表演已經被分解得支離破碎。”
王佳敏指出,文化惠民為老百姓著想,就要加強邊疆道路,基層文化硬件設施的投入。
“有些地方沒有電,音響都帶動不起來,搭建稍微正規一點的舞臺都不可能,最多在操場圍一個圈表演。”
她還介紹,民族歌舞團發展現在面臨著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貧困地區文化事業受經濟社會發展條件限制明顯,一直難以得到很好發展,滿足不了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二是少數民族地區文化保護和發展受到限制,影響文化傳承。
“很多縣市大部分財政不能自給,文化事業經費嚴重短缺,民族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落后。”馬少敏說,邊疆基層老百姓也還沒有達到掏腰包去看一場演出的程度。
王佳敏非常贊同文化體制改革,但也表示,“民族歌舞團問題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期內很難解決,國家在文化體制改革上能不能區別對待民族地區和發達地區,對民族歌舞團轉企改制適當給予一些特殊政策,扶持當地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專業人才培訓,讓我們既能大力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又能穩固的去探索市場對藝術的需求。”
- 上一篇:
-
(2012文化猜想)誰來滿足農民工文化需求
已是第一篇
-
(2012文化猜想)誰來滿足農民工文化需求
- 下一篇:
-
政協委員詹祥生:基層博物館“缺人”又“缺錢”
已是最后一篇
-
政協委員詹祥生:基層博物館“缺人”又“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