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
圖①:臺灣傳統祖屋前的百家姓燈籠。吳亞明攝
圖②:“親情中華”藝術團的表演。孫立極攝
圖③:海外僑胞喜迎北京奧運。
圖④:澳門小朋友歡慶回歸10周年。李維娜攝
圖⑤:內地游客在澳門。李維娜攝
圖⑥:2005年大陸民航包機首飛臺灣高雄。孫立極攝
圖⑦:兩岸帆船比賽。孫立極攝
國家統一、民族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理想和歷史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矢志追求。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戰略擘畫下,在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10年來,推動祖國統一進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邁出歷史性的大步伐:“一國兩制”由科學構想變成生動現實,香港、澳門這兩顆璀璨之珠散發出更加絢麗奪目的色彩;兩岸關系實現歷史性轉折,通過平等對話協商和擴大交流合作,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和平發展新局面。
回首前塵,展望未來,中華兒女從未像今天這樣對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充滿信心。
(一)
一部中國近代史,寫滿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字眼,也寫下中國人民為維護國家獨立和民族尊嚴而英勇奮斗的壯麗詩篇。從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天起,中國共產黨就把實現祖國統一作為自己神圣的使命,并為之作出了種種努力,為國家統一大業的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求“一國”之大同,敢存“兩制”之小異。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鄧小平同志以共產黨人的宏偉氣魄和非凡膽識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雖然是針對臺灣問題提出的,卻首先成功地運用于解決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
從回歸祖國那一刻起,香港、澳門就進入了新的時代、開啟了新的航程。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是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彪炳中華民族史冊的偉大業績。香港、澳門回歸以來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方針順應了時代潮流和歷史趨勢,把握了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激發了香港、澳門同胞的主人翁責任感,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正確方針。
(二)
“一國兩制”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政治文明的獨特貢獻,也是一項開創性的事業,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成為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嶄新課題。
太平山上,風光無限;香江兩岸,繁花開遍。香港回歸以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得到全面貫徹落實。香港同胞當家作主,自行管理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內的事務。香港居民享有的民主權利和自由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為廣泛。在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等沖擊后,香港經濟平穩發展,繼續保持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一直被公認為全球最自由開放、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和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香港同胞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和感情與日俱增,在各種嚴重災難面前與祖國內地人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充分體現出血濃于水的同胞親情。
“讀是一首詩,看是一幅畫”。回歸以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在澳門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特區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快速進步,古老的東方小城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魅力與活力。澳門回歸以來的發展歷程,記錄了澳門特區與偉大祖國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的新輝煌,譜寫了廣大澳門同胞不畏艱難、勇于進取、一往無前的新篇章。“和而不同”,中華民族的智慧創造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和而不同”,回歸后的澳門,更用生動實踐,詮釋出包容與融合的和諧之美。
港澳回歸的風雨歷程,“一國兩制”的豐富實踐,再次證明一個真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華民族有能力完成祖國的完全統一,中華兒女對國家統一、民族振興的夢想之火,終將照亮如日升騰的民族復興壯美畫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十年 從安全生產到安全發展
已是最后一篇
-
十年 從安全生產到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