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為它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 任何政治制度和民主形式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歷史的、具體的,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所處社會土壤的產物,是由各自不同的文化傳統、歷史背景、發展水平、現實課題等等共同作用、內生演化的結果。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為救亡圖存而艱難抗爭,為到底建立什么樣的政治制度而上下求索,但無論是修修補補還是照搬照抄,無論是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還是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結果都是此路不通,碰了個頭破血流。一度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各派政治勢力,誰都未能改變中國山河破碎、任人宰割的苦難屈辱。直到中國共產黨“喚起工農千百萬”,帶領廣大人民經過千辛萬苦取得革命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國家,創造性地確立了我們自己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才最終把中國的政局和社會穩定下來,讓億萬中國人翻身挺直腰桿、將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甲子時光荏苒、風雨激蕩,曾經積貧積弱、滿目瘡痍的中國實現跨越式騰飛,以大國姿態重歸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歷經實踐檢驗、不斷鞏固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也愈發自信、愈發開放、愈發包容。從憲法的修改完善,到推動基層群眾自治,再到實現城鄉“同票同權”,“人民當家作主”的內容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實在,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的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顯著提升。事實證明,我們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只要政策正確、方向正確,這種制度就會生機勃勃,很有助于國家和民族的團結安定、興旺發達,能夠避免許多無序無謂的牽扯。這其間蘊含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國家建設民主政治、發展政治文明的深刻理解,也是充分總結過往政治生活之后得出的寶貴經驗。 成之不易,持之更難。回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一路走來的歷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和人民所做出的選擇,從而發自內心倍加珍惜。不管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政治制度要一直深深扎根于本國的社會土壤,這條基本教益都值得永遠汲取、始終堅持。今天的中國,比過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偉大復興的夢想。新的內外形勢下,新的奮斗征程中,如何更好地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這一代人的崇高使命和光榮任務。 根有多深,樹有多高。政治制度的生機活力,來源于腳下土壤的養分。將民主這一法寶在中國大地上繼續發揚光大,我們的民主政治發展之路必將走得更寬廣,人民的生活必將過得更美好。(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