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學黨委書記成長春 (資料圖片)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述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全國高校持續掀起學習貫徹講話精神的熱潮。最近記者走進江蘇南通大學,邀請學校黨委書記成長春暢談學習體會和工作展望。 記者: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需要高校更加注重凝心聚力,更加注重強基固本。作為履新就任地方綜合性大學領導班子的班長,您認為怎樣才能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 成長春: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常學常新、常用常新。我們高等教育工作者肩上擔子倍感沉甸,腳下道路尤須走穩,辦好中國大學就必須扎根中國大地,挺起時代脊梁。 一要科學定位,辦有“遠見卓識”的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式發生根本轉變,尋求以提高質量和優化結構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形勢下,每所大學必須找準定位、多元發展,以遠見的眼光和措施,洞察自身的資源約束與潛在的風險,賦予大學超前的戰略構想和實施策略。 二要聚焦質量,辦有“創新精神”的大學。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反思與質疑、合作與探究、創新與創業的能力,堅持“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全面構建符合社會需求、符合學校發展、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人才培養體系。扎根地方需求,面向國家發展戰略,建立以學術帶頭人為中心、開放式研究機構為平臺、重大項目為紐帶的多樣化科研組織新機制,以科研成果創造性、實用性以及科研對人才培養貢獻為導向的評價激勵機制,全面提升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能力。 三要服務社會,辦有“責任擔當”的大學。大學應主動與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協同創新;應主動與科技、產業、文化相互對接,互動共贏。在服務社會中擔當責任,打造創新團隊,搭建服務平臺,提升大學促進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能力、為區域發展創造人才紅利的能力。 四要營造環境,辦有“文化品位”的大學。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建設大學文化,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基因與特質,大力提升學校文化的精神凝聚力、載體再生力和品牌創新力,切實承擔起傳承優秀文化、創新思想文化的神圣使命。 記者:高等教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一所大學如何遞交時代大考的答卷,如何匯聚立德樹人的正能量? 成長春:“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習近平總書記號召青年學生,要從一開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這就要求我們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精髓,將德作為考量國家、社會、個人三者關系的最高范疇和基本準則。 黨和政府對高校事業發展的召喚,就是前進動力;社會需求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期待,就是價值取向;師生員工對未來發展前景的向往,就是奮斗目標。我們要努力培養一大批具有深厚民族情結、濃厚國家情愫、博大世界情懷的學子。 記者:通大人如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以熾熱情懷書寫事業發展新篇章? 成長春:“大鵬之舉,非一羽之輕;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要取得成功,就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久久為功,馳而不息,承載時代賦予的使命。 建校之初,先校長、著名教育實業家張謇,就推崇“學必期于用、用必適于地”。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學校孕育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重大典型莫文隋,涌現出廣東復大腫瘤醫院院長徐克成等為代表的眾多杰出校友,特別是近兩年取得了兩大標志性成果——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開啟了通大人出彩的卷軸。 “本立而道生”。我們要牢固確立“三個自信”堅定信念,肩負“兩個鞏固”歷史重任,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在人才培養理念上,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學科專業基礎與職業能力訓練相結合。在人才培養路徑上,堅持對接行業,構建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機制,著力打造外有產業鏈、內有學科鏈的專業群;堅持模式創新,探索以卓越人才為引領的拔尖人才培養模式和以能力為導向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堅持產教融合,通過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實踐教學質量。 記者:發展仍是高等教育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您認為高校事業發展怎樣才能發揮“釘釘子精神”,邁開跨越新步伐? 成長春:“肩扛千斤謂之責,背負萬石謂之任。”正如習總書記指出的那樣,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哈佛,中國大學必須扎根中國大地。江蘇省委明確提出“科學發展向上攀登、聯系群眾向下扎根”。這就促使我們必須發揮“釘釘子精神”,更加注重頂層設計和服務社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南通大學確立了“跨江發展、轉型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辦學新思路,正奮力開啟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新征程。 一要選準跨江發展的發力點,打破地域限制,融入蘇南,接軌上海,躋身長三角一體化和都市圈建設進程。二要確立轉型發展的支撐點,提升辦學層次,調整結構,爭先進位,實現教學型向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轉變。三要培育內涵發展的增長點,推進協同創新,鎖定方向,合力突破,有效配置教育資源并確保效益最大化。四要打造特色發展的新亮點,激活比較優勢,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搶占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席位。(記者 鄭晉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