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體會
核心要點:
■ 富民、強國、興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夙興夜寐、念茲在茲的執著追求,是貫穿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價值引領。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這三個“關鍵詞”,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重大方略恢弘鋪開,向世界展現了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嶄新格局和蓬勃氣象。
■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牢牢抓住發展這個治國理政第一要務,把握適應和引領發展新常態這個大邏輯,立足“長跑”,不搞短期行為,追求沒有水分、不留“后遺癥”的發展,實現民生改善、就業充分的發展,實現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活力增強、結構調整有成效的發展,既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又不簡單以生產總值論英雄,做大做優發展“蛋糕”,為“富民”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 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實踐,就是以人民的“獲得感”為度量衡、推動共享發展的生動實踐,就是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推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生動實踐。
■ 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相繼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推動全黨把黨性教育的“心學”運用到實踐中,保持了黨員干部的先進性純潔性,提高了黨的凝聚力戰斗力,提振了黨治國理政的人格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富民、強國、興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夙興夜寐、念茲在茲的執著追求,是貫穿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價值引領。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這三個“關鍵詞”,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重大方略恢弘鋪開,向世界展現了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嶄新格局和蓬勃氣象。
一、富民:“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最終目的是造福全體人民。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后,第一次集體公開亮相就鄭重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彰顯了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宗旨意識和為民情懷。黨中央治國理政最厚重的底色就是“富民”,就是要把“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鐫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之中。
抓住“總鑰匙”,把牢第一要務。富民,從本質上來說是發展問題。沒有生產力的極大解放和充分發展,富民就是一句空話。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黨執政就是要帶領各族人民持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牢牢抓住發展這個治國理政第一要務,把握適應和引領發展新常態這個大邏輯,立足“長跑”,不搞短期行為,追求沒有水分、不留“后遺癥”的發展,實現民生改善、就業充分的發展,實現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活力增強、結構調整有成效的發展,既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又不簡單以生產總值論英雄,做大做優發展“蛋糕”,為“富民”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校準“指南針”,堅持人民至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是引領治國理政的“指南針”。在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科學體系和總體框架中,無論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還是新發展理念,都以人民利益為經緯來謀篇布局、排兵布陣。作為治國理政總方略總遵循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猶如圍棋上的布子取勢,充分發揮棋子的整體功能和時勢與位勢效應,使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兩個翻番”等量化指標,把小康生活變成清晰可見的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從老百姓最期待的領域改起,從社會各界能夠達成共識的環節改起;全面依法治國,緊扣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推進法治建設,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全面從嚴治黨,旨在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強化“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黨中央治國理政這盤“大棋”中,謀小康之業、揚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執政之基,都是以民生為導向而展開的,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追求“獲得感”,聚焦共享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發展過程也是全體人民共享成果的過程”;“中國執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實踐,就是以人民的“獲得感”為度量衡、推動共享發展的生動實踐,就是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推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生動實踐。針對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這一突出短板,提出“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確保實現“不讓一個人掉隊”的全面小康;著眼人民群眾需求領域、需求層次的新變化,大力推動“五位一體”建設,使人民共同享有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方面建設成果,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明確提出“社會政策要托底”,織好“保障網”,讓每個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事實表明,共享發展既是全民共享又是全面共享,為推動由總體小康邁向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學路徑。
二、強國:“實干才能夢想成真”
中國夢就是強國夢。實現這個夢想,關鍵靠實干。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實干興邦,創造性地把強國夢融入“建設和治理一個什么樣的國家,怎樣建設和治理國家”的具體實踐之中,開啟了富民必強國、強國先治國的偉大征程。
堅守“人間正道”,不為邪路所擾。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問題是事關夢想成真的第一位問題。依靠實干實現強國夢,前提是方向校準、道路正確。歷史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在實踐創新中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及其他各方面建設,全方位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政治發展道路、文化發展道路、社會發展道路、生態文明發展道路、法治建設道路、執政黨建設道路以及和平發展道路,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發展中國的“人間正道”越走越寬廣,黨治國理政的道路自信更加堅定。
用好“關鍵一招”,不為險灘所阻。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我們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也要靠改革開放。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聚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作為時代使命,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開辟了改革開放事業的新境界。從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黨的建設制度、國防和軍隊體制等各領域改革,到大力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系,再到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著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改革開放成為治國理政最動人的樂章,極大地促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牢記“夢圓時刻”,不為陷阱所惑。實現中國夢,落實到時間坐標上就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F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夢圓時刻”,但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夢想不可能一夜成真。越是接近成功目標,面臨的風險和陷阱也越多,越是不能懈怠和麻痹。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實現強國夢,必須注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經濟層面就是要提高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政治層面就是要處理好同美國等大國的關系。面對國際國內的復雜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內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提出并踐行新發展理念,發展的平衡性、均衡性、包容性進一步增強;對外堅持走和平發展、和平崛起之路,積極倡議“一帶一路”建設、發起成立亞投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中國方案”,打破了“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體現了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高度戰略清醒和戰略定力。
三、興黨:“打鐵還需自身硬”
實現富民、強國,關鍵靠興黨?!按蜩F還需自身硬”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全面從嚴治黨是治國理政的根本支撐。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將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強調把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結合起來,全面推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各項建設,拉開了強國先興黨、興黨必治黨的時代大幕。
正本清源,念好共產黨人的“真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真經’,‘真經’沒念好,總想著‘西天取經’,就要貽誤大事!”馬克思主義既是我們共產黨人之“本”,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既改變了中國,也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真正堅守共產黨人的“真經”。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思想上舉旗定向和正本清源,鮮明提出發展21世紀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更加注重從思想上建設黨,著力解決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問題,旗幟鮮明地講馬克思主義、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講落實“兩個鞏固”根本任務、講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筑牢了思想建設這個從嚴管黨治黨的基礎,進一步鞏固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增強了全黨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黨治國理政的真理力量更加彰顯。
正身率下,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睂h員干部而言,黨性就是立身之基;對黨的事業來說,黨性就是最大保障。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性教育,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是保持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然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針對一些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組織觀念淡薄、紀律意識松弛等現象,反復重申黨的性質、黨的宗旨、黨的傳統、黨的作風,強調“趕考”遠未結束、要補足共產黨人精神之“鈣”,強調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強調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清除黨內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目的都是為了推動黨員干部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同時,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相繼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推動全黨把黨性教育的“心學”運用到實踐中,保持了黨員干部的先進性純潔性,提高了黨的凝聚力戰斗力,提振了黨治國理政的人格力量。
正風肅紀,守好共產黨人的“防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執政地位和領導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長期保持下去的,不管黨、不抓黨就有可能出問題甚至出大問題”。正風肅紀,就是把黨的優良作風揚起來,把黨的紀律和規矩立起來,始終確保黨的領導堅強有力。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把作風建設作為突破口和切入點,持之以恒反“四風”、改作風,著力營造良好從政環境和政治生態;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大力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切實增強全體黨員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持依規治黨、從嚴治吏,著力構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凡腐必懲,有貪必肅,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重大成效,黨心民心更加緊密地凝聚在黨的旗幟下,黨治國理政的正義力量更加強大。(張文雄/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
- 上一篇:
-
防止三個“陷阱” 增強三種能力
已是第一篇
-
防止三個“陷阱” 增強三種能力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