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改革創新,堅持育人為本,統籌各種教育資源,協同努力。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優秀傳統。我國教育歷來重視做人的教育,特別強調人的道德主體精神的弘揚,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禮記·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并且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認為教育就在于格物致知。這就是要培養年輕一代具有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社會的高貴品質,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有高度的責任感。 立德樹人是時代的要求。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文化多元,各種思想交相融合和沖突。青少年成長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面臨著復雜環境的挑戰。教育要積極應對這種挑戰,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堅持優化知識結構,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堅持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統一。 立德樹人是當前教育現實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教育還不完全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現在:教育觀念陳舊,重智育輕德育、體育和美育,重考試分數輕能力培養,片面追求升學率;培養方式落后,小學、中學、大學教育缺乏有機銜接,教學重課堂輕實踐,重統一輕個性,綜合育人效果發揮得不足;教育評價、考試、招生制度滯后于教育教學改革;社會輿情缺乏統一認識,缺乏育人的合力。因此,需要端正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式,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課程是教育的基礎,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有必要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細化到課程改革的各個環節中,認真修訂課程標準。學校不能把課程分為主科和副科,每門課程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中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科教學不是貼德育的標簽,而是充分挖掘學科教學中的文化內涵、育人因素,各科教學互相配合,真正做到教書育人。課程改革需要與兒童青少年的生活、學習結合起來。在課程改革中統籌各個學段,使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有機銜接。要特別注意各學段年齡的不同特點,循序漸進。 立德樹人需要利用社會的一切資源,包括家長的資源、社區的資源、社會各種文博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越的學習環境,形成教育合力。 積極改革當前的評價體系,克服以單純的考試成績衡量學生。評價要體現經常性、全面性、綜合性、發展性。用發展觀來評價學生,切忌用分數排名次。學生的發展不是線性的,是曲折上升的,因此不能用一時一事來評價學生,要從發展的角度全面綜合地評價。利用評價來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教育的本質是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培養人才,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傳承文化、創造知識也是為了更好地育人。 (顧明遠/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孩子為啥打不得
已是最后一篇
-
孩子為啥打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