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藝已成為當代大眾文化最為重要的策源地,其中,網絡動畫憑借其虛擬抽象的形態、天馬行空的想象、輕松愉悅的體驗,具有不同于其他藝術門類的獨特魅力,成為網絡文藝發展過程中的新亮點。
從媒介使用層面看,網絡動畫指的是那些以互聯網為傳播渠道的動畫作品。長期以來,電視、電影是動畫作品傳播發行的主要媒介載體,這使得動畫產業在政策、經濟、技術等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門檻。提及動畫產業,似乎只是迪士尼、夢工廠、東映等美日大牌動畫廠商的游樂場。隨著數字化技術、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動畫行業的技術壁壘,越來越多的動畫愛好者走上了動畫創作的道路。
自2000年以來,網絡動畫先后經歷了Flash動畫、動畫短片、動畫系列劇三次迭代,初步形成了一條網絡動畫、網絡漫畫、網絡游戲、網絡小說相互支撐的“ACGN”產業鏈,并于近兩年迎來了產業的井噴。據文化部披露的數據,2012年我國新媒體動畫產值達到了58.36億元,比2011年增長了46.7%,增速為同期動畫產業增速的兩倍以上。《泡芙小姐》《十萬個冷笑話》《我叫MT》等一批優質網絡動畫作品獲得了很高的點擊率和關注度,《熊出沒之奪寶熊兵》《大圣歸來》等傳統動畫電影則憑借互聯網整合營銷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在互聯網基因的轉錄下,動畫產業從整體上迸發出信息時代的生機與活力。
當前我國網絡動畫領域呈現出三個顯著特征。首先,由舶來化向本土化轉變。經過十余年的持續努力,國產動畫打破了來自美、日、韓三國作品在中國網絡動畫市場的壟斷局面,一批原創網絡動畫作品憑借對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對社會熱點的敏銳捕捉和對網友偏好的精準把握脫穎而出。這些植根中國社會,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價值的作品在國內青少年群體中日益成為主流。
其次,從社群化向大眾化轉變。一方面,網絡動畫在受眾定位上由低幼齡觀眾向全年齡觀眾擴展,在作品題材、風格等方面迎合了更為廣闊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網絡動畫在文化表達上由“二次元”亞文化向社會主流文化靠近,通過互聯網雙向互動的交流機制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文化的和解。
再次,從“草根”自制向公司運作轉變。網絡動畫的創作主體也從普通網友、小型團體為主發展到專業的動畫制作公司為主,隨著社會資本大舉進入、制作成本日益攀升、商業模式日趨成熟,網絡動畫走上了商業化、市場化的發展軌道。
需要指出的是,相比近年來網絡動畫在數量上的高速增長,作品的質量提升卻稍顯滯后,網絡領域至今尚未誕生真正意義上的“現象級”動畫作品。未來,網絡動畫產業應進一步轉變發展模式,由規模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深入理解文化產品的特性,著力提升網絡動畫的質量,鍛造出具有市場號召力、社會影響力、產業輻射力,進而能夠反哺傳統媒體和面向海外輸出的“高峰型”網絡動畫品牌。大力扶持那些富有文化精神、飽含時代特點的精品佳作,抵制那些危害社會公德,帶有暴恐、色情、迷信等不良傾向的糟粕,國產動畫的振興、中國動畫產業躋身世界強國之列才是可期的。(朱傳欣)
- 上一篇:
-
建立涵養“制造精神”的制度機制
已是第一篇
-
建立涵養“制造精神”的制度機制
- 下一篇:
-
人民日報評論員:植根中國大地 建設一流大學
已是最后一篇
-
人民日報評論員:植根中國大地 建設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