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三a在线,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暖暖 免费 视频 在线观看中国人体,亚洲国产精品suv

118707471_11n.jpg
上榜好人
萬斌
上榜理由
“為祖國健康事業工作50年”,一句誓言,五十載春秋艱辛付出。被評為襄陽市“群眾最滿意醫生”的萬斌,克服胸椎以下高位截癱的困難,從周一到周六風雨無阻來坐診,一心一意服務病患,在輪椅上譜寫了一首不屈的生命奉獻之歌。他不僅醫術精湛,而且從不亂開檢查或重復檢查,大方、貴方他也用得極少。他的感人事跡引起了各級媒體的高度關注,在全院乃至全社會掀起了向萬斌同志學習的高潮。
“杏林不老翁”萬斌義診21年:輪椅上托起不屈人生
來源:中國文明網綜合    發布日期:2014-02-20

    凌晨4點半,夜色如墨,古城襄陽還在沉睡,78歲的萬斌醒了。
  他艱難地坐起來,慢慢地、一件一件地穿衣服,折騰了40多分鐘,終于穿戴完畢。77歲的老伴周惠珍扶著他,萬斌簡單洗漱,喝了一碗稀飯,隨后大口大口地喝白開水。
  6時20分,萬斌自己搖著輪椅到衛生間。他胸椎以下高位截癱,大小便失禁已30多年。由于便秘,在衛生間折騰了50多分鐘才出來。

    不知不覺天亮了,老伴將他從“兩輪輪椅”上,慢慢扶到一個“三輪輪椅”上。天冷了,萬斌的雙手和下肢全部冰涼。
  8時20分,萬斌搖輪椅,離家前往醫院。從他家到醫院只有500米。正常人只需走5分鐘即到,他卻要走一刻鐘。 
  萬斌本已退休,完全可以在家休息,但他堅持接診。醫院考慮到他的身體,讓他周一到周六上班,每天上午接診并限接5個病人。這樣坐在輪椅上接診的日子,已過了整整20年。

1.事業“青春期”遇坎坷 “即使病了,接診數量也不比他人少”

 

12月25日,萬斌在診室里為患者把脈。新華社記者 郝同前 攝(資料圖片來源:新華網)

    萬斌1935年出生在武漢市一個窮苦家庭。1964年,他本科畢業,成為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首屆畢業生。當時,他的大學女友(現在的老伴)已在襄陽市中心醫院工作。為了心愛的人,也為了當名醫,萬斌放棄留校,來到襄陽中醫醫院上班。工作一年后,因為業績突出,他被任命為副院長。
  1968年,33歲的萬斌走路沒力氣,有時連抬腿都困難。醫院送他到武漢治療。經確診,他第六至第九胸椎結核,造成椎管形成110度的彎曲,導致下肢不完全癱瘓。診斷書上寫道:只能長期臥床,并喪失正常工作能力。
  拿著這張無情的“判決書”,萬斌欲哭無淚,開始拄起拐杖。他先后到武漢、上海、北京做了4次手術,忍著疼痛刮骨療毒,每次手術完后都臥床休養一年,然而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后來他放棄治療,但堅持拄著拐杖為患者看病。1993年開始坐輪椅,1999年退休后依然堅持接診,并持續至今。
  “雖然我生病了,但我接診病人的數量,并不比其他醫生少!”萬斌自豪地說。他拿出一個發黃的小本,上面記錄著他從醫49年的點點滴滴。據粗略統計,他已累計為20多萬名患者看病。 

2.小藥方治大病 “能用饅頭吃飽,就不用包子和面包”

 

圖為萬斌醫生正在為患者看病 尚華珍 攝(資料圖片來源:湖北新聞網)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河南南陽一名9歲女孩,不明原因發熱半個多月,輾轉多家醫院花了數萬元查不出病因。家人經打聽找到萬斌。萬斌開了5副中藥,小女孩吃后不久便痊愈了。再次復診時,萬斌確定病人無須再吃藥。孩子的母親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失聲痛哭:“神醫啊!”
    王女士是萬斌接診過的一個患者。經過細細交談、拿脈問診后,萬斌說:“送你6個字,莫強求、不計較。”
    “我看病,咋不開藥?”王女士不解。萬斌揮揮手說,急火攻心,放下,把一切看淡些,病就會好。王女士歡笑而歸。
    河南南陽的一名女孩9歲,不明原因發熱半月余,輾轉多家醫院費用花了數萬元始終查不出病因。女孩的家人經打聽找到了萬斌,吃了5服中藥,女孩不再發熱。當再次復診,萬斌經過查看,確定無須再吃藥,孩子的母親撲騰一聲跪在地上,失聲痛哭:“神醫啊!”
    為了給病人省錢,他總是開便宜的“小處方”,一副中藥二三十元。萬斌說:“能用饅頭吃飽,就不用包子和面包。絕不讓患者多掏一分冤枉錢。”

3.培養中醫人才 “今生所學 恨不能讓學生們3天學會”

 

 
    圖12月25日,萬斌搖著輪椅走向診室,一位他曾經診治過的患者向他豎起了大拇指。新華社記者 郝同前 攝(資料圖片來源:新華網)

    這位高齡的老人從進醫院開始,培養了上千名中醫優秀人才。退休18年以來,他不僅堅持上午到醫院上班,有時下午還給年輕醫生講課。他將自己多年來總結的20多種常見疑難雜病手稿,毫無保留地都交給學生。他說:“我恨不能將今生所學讓學生們三天就學會。”愛才惜才之心令人動容。
  2011年,萬斌作為醫院的名老中醫喜收徒弟。在拜師會上,他看到中醫的傳承后繼有人,竟忍不住熱淚盈眶。他教導學生潛心學習中醫,熟練掌握中醫治病的關鍵技術,還專門在醫院做了《辨證施治不能丟》的講座。演講結束時,所有參會人員起立,報以持久熱烈的掌聲。
  他在帶徒的時間里,言傳身教,毫無保留。他還將自己多年來總結的20多種常見疑難雜病的手稿交給學生李寶華。這些都是萬斌的心血之作,他卻無私地傳給學生,他的氣度深深感染著周圍的人。
李寶華,是萬斌的學生之一,他說:“作為學生,我眼中的萬老師是一個坦誠、謙遜、嚴謹的人。他對病人特別細心,總是詳細了解病情后,使用最合理的中藥組方,讓患者花最少的錢看好病。”該院不少年輕醫務人員對記者反映,萬大夫的事跡在醫院口口相傳,影響了很多人。萬大夫是他們學習的榜樣,是“正能量”。

4.四拒高薪不收紅包 退休寫《花甲回首》吐心聲

 

中醫醫院醫務人員代表向襄陽市“最滿意醫生”萬斌獻花。(資料圖片來源:襄陽日報)

    襄陽軍分區離休干部王臻,今年87歲,2010年9月被確診為再生障礙性貧血,靠輸血維持生命,武漢一家醫院讓其家屬準備后事。2012年6月,王臻經人介紹找到萬斌,開始服中藥調理,4個月后身體逐漸好轉。
  “萬教授是我岳父的救命恩人啊!”2013年11月27日,王臻的女婿賈迪生對記者說,岳父已一年多沒有輸血了,現在病情很穩定。2012年春節前夕,他陪岳父復診,給萬斌準備了一個800元的紅包,上面寫著:“妙手回春,華佗再世,祝萬老中醫春節快樂。”萬斌當時收下了。春節后,賈迪生陪著岳父再次找萬斌復查時,萬斌退還了紅包,并語重心長地說:“你們的心意我領了,當時不收,你們也過不好年。但我的規矩不能破壞,我畢業從醫那年就立下誓言,為患者看病50年,一輩子不收紅包。”
  萬斌退休后,有人以年薪12萬聘他,并給予寬敞的住房,他四次婉拒。“我賺的錢夠花,醫院本身就是自己的家,何必去外面呢。”萬斌樂呵呵地說。

    對于錢財,萬斌看得很淡。萬斌說,他要做一個純粹的人。60歲時,萬斌寫下《花甲回首》:“出世雙手空,而今兩袖清;平靜少憾事,漫步度余程。”

道德點評:

 

    一個好的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還需要仁愛的情懷。萬斌雖已退休,但他在平凡崗位上的堅守,勾勒出了“醫德”的清晰形象。鉆研醫術、扎根基層、為民除病、培養人才……在萬斌身上,重醫德、講奉獻,是要求、是責任、是擔當。
(責任編輯:盧陽)
 
網友評論
網友“塵埃若定”:滿腔熱忱、懸壺濟世、心系患者、無私奉獻的大愛醫德;身殘志堅、立足中醫、鉆研醫術、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甘當人梯、扶持后輩、言傳身教、誨人不倦的高尚情懷。
    網友“獅子座well”:“堅守自己的夢想,90后的我們也不會輕易放棄!向萬大夫致敬!”
    網友“任長勝”:“萬大夫的事跡令人感動,他用自己永不言休的精神和對理想的堅持換來了別人對他的尊敬,值得稱贊!”
湖北  2014.1
人物簡介:
1935年,萬斌出生在武漢市一個貧苦家庭。解放后,黨和政府送萬斌上了初中,讀中專,進大學。1964年,從湖北中醫學院畢業的他來到了襄陽。1968年,33歲的萬斌檢查發現,胸椎結核致脊神經壞死,下肢不完全癱瘓。醫生在診斷書寫著:只能長期臥床,喪失正常工作能力。1995年,萬斌該退休了。時任院長熊功丞找萬斌談話,萬斌說:“讓我繼續行醫吧,腿腳不行了,腦袋還好使。”就這樣,院方同意了,萬斌堅持每天上午在醫院坐診,直到現在。
往期回顧:
關注內容:
微博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