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竹語】
中國共產黨95歲生日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具有標志性意義。
中國共產黨是肩負重大歷史使命的執政黨,在取得民族獨立解放、改革開放等偉大成就基礎上,提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黨的歷史使命決定黨的歷史責任,黨的責任需要轉化為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硬肩實扛的責任,才能釋放出強大的力量。
審議通過問責條例,顯示了中國共產黨敢于和勇于擔當的精神,表明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清醒和自覺,也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善于不斷在改革探索實踐中掌握和運用責任規律的執政能力。有權必有責、失責必追究,通過黨內高規格立規形式,將黨章中的責任壓實具體為可操作的行為規范,是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生動體現,也是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鮮活實例。
問責條例是黨自我完善、自我修復、自我糾正、自我監督的有效舉措,將成為撬動8800多萬名黨員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杠桿”,有利于消除和預防黨的責任落實中的“虛癥”“軟癥”“懶癥”,有助于促使全黨面向未來、面對挑戰,繼續做好“趕考”的事,繼續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問責條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性總結,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治黨管黨水平的提升,也邁出了黨內問責走向法治化的堅實步伐。近年來,正風反腐取得有目共睹的實效,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理論取得重大突破,“一案雙查”“一崗雙責”等實踐探索積累豐富經驗,黨委紀委職責作新細分,主體責任落實有新舉措,監督執紀有新力度,問責追責敢于動真格。實踐追責的量變已經成熟到了發生良性質變的程度,經過實踐證明為正確有效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有必要上升為黨的重要制度。
黨內問責制度“碎片化”、標準“多樣化”、使用“隨意化”等現象阻礙了全面從嚴治黨戰略任務的完成。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出臺全國統一的黨內問責條例,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黨的紀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開展問責,既對亂作為“打板子”,也對不作為“動真格”,努力收到“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的功效,確保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確保黨的團結統一。
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抓好黨員領導干部是關鍵,黨員干部要主動發揮黨的事業骨干作用,樹立正確政績觀,為黨盡職,為民盡責,以上率下,較真碰硬,始終保持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按照有權必有責、權責須對等原則合理配置權力,加強權力制約和監督。細化責任內容,開列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清單”“問責清單”,將責任管理常態化、程序化、規范化。
同時,建立科學、客觀、具體、可操作的評價標準,制訂責任制考核指標體系,定性與定量考核責任制,盡量壓縮問責追責自由裁量空間,保證依法追責、公平追責。建立健全問責配套制度,完善容錯機制,保護敢于改革創新、敢于擔責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主動擔責機制,強化干部勇于擔責、敢于承認錯誤的實事求是精神。制定嚴格做好被問責干部工作安排的規定,嚴格被問責干部復出條件、程序和職務安排,保證問責制度與黨紀政紀處分、法律責任追究制度有效銜接。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廉政研究室主任 蔣來用)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新愚公”新在哪里
已是最后一篇
-
“新愚公”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