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誠信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在現代社會,誠信更是社會和諧的精神基石。誠信是企業成功的保障。對于企業而言,依靠欺詐和設置陷阱,有可能賺得一些小錢,卻無法獲得真正的成功。誠信是婚姻與家庭幸福的保障。同床異夢,缺少忠誠的夫妻不可能長久;同樣,家庭成員相互欺瞞、缺少信任,家庭也不可能擁有真正的幸福。誠信是修身養性的法寶。古時所謂的君子,豈止是學識淵博?他們使人敬仰的,是超出一般人的道德水準。>>>詳細 |
|||
本來無價的誠信,變成了真正的沒價。不僅沒價,而且價值倒掛。該付代價的事情變成了獲利益的事情,該受損失的事情變成了占便宜的事情。失信成了聰慧,而守信變成了愚傻。久而久之,人們深深地跌入渴望誠信,自己又難做到誠信的漩渦中。>>>詳細 |
|||
每一起突發事件,處理不好會成為損傷政府公信的消極因素,應對得當則可能是增加政府公信的契機。真誠回應社會關切,積極提振政府公信,自覺維護“無形資產”,是每個黨政干部的政治責任。只要從這個高度去認識并身體力行,就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同心協力推進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詳細 |
|||
![]() 為了加快誠信文化的建設,媒體應更富有社會責任感,尤其是要加強自身的守望功能。媒體要做到理智對待,真實再現,不要諱莫如深;要深刻批判,不要機械再現。由于誠信缺失的現象往往“后果消極”,大眾傳媒容易走入對之進行傳播限制和封鎖的誤區,這本身就是大眾傳媒社會責任感缺失的一個表現。>>>詳細 |
|||
![]() 誠信品格的養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主體自覺地提升道德認知,同時在現實生活中不斷實踐和磨礪,是誠信品格養成的基本條件。如果一個社會道德秩序的構建,無法真正深入人心,不能上升為自覺自律,也就難以維持長久。而在全社會形成講誠信、講責任、講良心的強大輿論氛圍,將有利于從根本上鏟除滋生唯利是圖、坑蒙拐騙等失德行為的土壤。>>>詳細 |
|||
![]() 當下的誠信缺失已經引發了社會的信任危機,我們需要在社會管理視野中來思考當下的誠信建設。個體的道德失范已不再是“個人品質”的問題,遭遇誠信缺失的大眾不僅希求個體良知的守望,更企盼社會良序的構建。誠信缺失實際上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向社會管理提出的新課題。社會管理視野中的誠信建設需要綜合治理。>>>詳細 |
|||
![]() 市場經濟有三個基本特點:第一,市場經濟首先是誠信經濟,誠信是任何市場主體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第二,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任何市場主體必須在法律框架之內和商業道德的約束之下,通過正當的手段去謀取利潤的最大化。第三,市場經濟是標桿經濟。法律、政策、道德這幾根標桿絕不可以逾越。>>>詳細 |
|||
建立以信用信息系統為核心的社會誠信體系,全面記錄和高效傳遞信用信息,通過拒絕交易形成全社會對失信者的聯防懲戒機制,是解決誠信缺失問題的關鍵。誠信體系建設是整個社會的系統工程,必須各行業、各領域聯動,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健全法律,從嚴執法,理順監管機制,才是根本。>>>詳細 |
|||
|
|||
中國文明網·評論頻道 |